演出團體
彼得洛‧烏嘎(Pitero Wukah)─我們口中的Delo,一個一起爬山、游泳、說冷笑話的花蓮德奇塔亞群好朋友。細數Delo的人生,彷彿就是紋面民族顛沛流離的縮影。自小父親早逝,為求生計投靠深山的親戚,未曾接受過主流社會教育。高山叢林與老獵人成為Delo的老師,在大自然的洗禮下長大茁壯。後來由國軍兩棲偵搜單位退役,長期擔任救生員工作。在秋冬救生員工作較不繁忙時,即前往山林狩獵,因為不希望傳統的狩獵文化消失。曾在全國性歌唱競賽中,以其獨特的歌唱方式脫穎而出,成為優勝。近年來也因Delo所具備的鮮活的高地武士領導者氣質而受導演青睞,選為電影短片中的“莫那‧魯道”代言人。儘管如此,Delo質樸依舊,恬適安生,只僅以纹面民族兒女自省,推廣紋面民族文化為己任。或許,你會到東部來,並且有緣遇上Delo─這位延續百年祖訓的現代紋面戰士。
彼得洛是個獵人也是個創作歌手,曾經參加過五燈獎比賽,卻帶著英國音樂背景的老婆回鄉深耕文化;參與賽德克巴萊的演出而決心紋面,2007年9月5日在文化工作者莫那見證下,依照傳統習俗由女性紋面師為他完成紋面,將即將走入歷史的紋面文化重現,也希望號召更多族人回歸Gaya的規範;善於製作和吹奏獵首笛的彼得洛,耗光所有積蓄,用以製作部落的傳統音樂CD,只為留存與推廣祖先的樂音。
台灣纹面民族簡介
台灣是多山之島,有70%的面積被高山佔據。泰雅族人雖非人數最多的族群,卻佔有北部一半的山區。獨特的紋面是泰雅族最明顯的文化特徵。因為山區生活的艱困,獵殺是為了生存的必要手段。肉體的強壯在於獵殺動物。信仰以及家族的壯大在於獵取不同家族的靈魂(獵頭)。獵頭文化是泰雅族人重要的信仰力量,獵取首級代表著增加家族強大的生命能量。因為這樣的文化,巧妙地維持了當時台灣山區的生態平衡。然而時代改變,剽悍的太魯閣人(東部泰雅人)終究被日本陸軍擊敗。於1914年太魯閣戰爭後被遷出山區。在當時,這個民族才正式的接觸與接受現代化文明。今日,太魯閣國家公園的名稱原由就是太魯閣人的傳統族名。原來的發音為Truku就是峽谷中的台地,在日據時代被稱為Taroko,在中華民國政府接收後稱為太魯閣。不論是Truku,Taroko,太魯閣,都是太魯閣人永恆的故鄉。
<賽德克太魯閣>獵首笛.安魂曲、太魯閣古調、木琴
在台灣的紋面民族裡相信,出草取回首級的靈魂,經過安魂曲後會成為守護族人的靈,所以在出草前及獵取敵首進到部落前,會以獵首笛吹奏招魂曲,安撫死去的人魂,招喚風中遊蕩的魂魄及其生命能量,使其與祖靈一起守護族人。
出草(Head-hunting)
基於傳統信仰─Gaya,紋面民族相信,在獵取敵人首級的過程裡可以攘除不潔咒詛,並且得到敵人的生命能量,使得個人、家庭甚至於部落可以興盛健康。獵首的對象,必須是血族之外的家族或民族。而紋面族群在敵首祭時,會吟唱風之聲,象徵招回敵人的魂魄以及生命能量。紋面民族的獵殺行為,保護自然界的資源並切有效相互制衡。
<祖靈的祝禱>~古調、短笛、口簧琴
口簧琴為台灣原住民族所共有的樂器,但將其配合舞蹈表現男女情意的應該只有泰雅族了,男子對女子吹奏口簧琴表示追求之意,女子如接受男子的求愛,就勾腳一起跳和,以示兩人情投意合,如果沒有了口簧琴,含蓄的泰雅族人就不知該如何傳達愛的心聲了。
照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