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團體
因外面授課之緣,認識劉仁善,他是一位泰雅族母語老師,更棒的是他有一位健康快樂的YAKI (阿嬤) Iwan Kainu簡玉英,因有這樣機會 在2006年我安排台灣觀光領團人員發展協會的導遊領隊去泰安鄉中興.象鼻部落造訪這位老人家,紋面是泰雅族特有的風俗,與口簧、織布並稱「泰雅三寶」,透過這樣的參訪學習活動,Iwan Kainu簡玉英也見到好久不見,同為紋面國寶的柯菊蘭女士,兩人相見歡,一起共飲一起分享健康狀況。
因此有這樣機會,2011年的部落天使音樂劇,希望能邀請Iwan Kainu YAKI 能北上一起參與演出,讓更多人認識泰雅文化的美,劉仁善說可以但不能確定,要考慮老人家身體,因是長途舟車到台北,很幸運的,ygki 當天出現在會場,算是台灣唯一能在劇場舞台上跟大家見面的紋面國寶。
從部落到舞台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Nq_hk9IIag&t=68s
YAKI的額紋和V字型頰紋顏色很深,頰紋寬約4公分;上緣的四條細線,從兩邊耳朵上沿斜斜延伸到上唇正中;下緣的四條細線則斜降到下唇半月型約2公分,鼻沿下留出倒三角型,呈現完美比例的分隔,這是一個美麗泰雅族女人,美麗的泰雅文化。
Iwan Kainu是象鼻Mabihau部落的公主,五、六歲時先刺額紋,十二歲才刺頰紋。那個年代大都以物易物做為報酬,Iwan Kainu的父親當時以小米糕、猪肉、酒和少許日本錢作為酬禮,為YAKI紋面。
特別告知:
2018年1月16日Iwan Kainu簡玉英逝世,享年103歲,之後苗栗縣將僅存一位紋面保存者柯菊蘭女士,根據長輩口述,傳統泰雅族人紋面代表一種責任和族群認同,更是一種榮譽、也是一種審美。若是男性紋面,代表擁有保衛族人、擅長狩獵、守護土地的象徵;泰雅族傳統織布程序繁複,且織布、編衣代表能照顧家庭,所以女性紋面,代表泰雅族女性織布的能力。
所以,過去聞耆老說,泰雅族人必須紋面後,才能論及婚嫁,不過這項傳統文化在日本統治約1912年期間被禁止,隨後皇民化、漢化逐漸失傳。
雖然於此,紋臉文化並沒有因此中斷,2001年第一位紋臉的年青人 達利.伊洛 (復興鄉泰雅族)恢復了這個傳統,2008年太魯閣族彼得洛.烏嘎,第一個以文化獵人紋臉,達利老婆則也在2009年1月成為第一個紋臉的婦女,到目前為止已有7位以上恢復傳統紋臉文化。
照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