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團體
舊筏灣部落簡介
舊筏灣(Payuwan)部落,位於屏東縣瑪家海拔800公尺山區,東向日出之處北大武山,是排灣族群中布爾亞族(Vuculj)第一大社,全盛時期由26個小聚落組成,約有300戶,人口數約2000人以上,是排灣族群第二大部落,也是排灣族古老發源地之一。
1974年因交通、教育、醫療不便,遷移至現居住新部落排灣村,是台灣唯一以族群命名的村落。族人遷移後的舊筏灣原本的石板屋聚落群逐漸變成像一座廢城,最後只剩下12棟完整的石板屋,當時進到舊部落,彷彿置身一座遺世古城中。
2001年族人發現舊筏灣部落在排灣族歷史文化中有著極為重要的連結性,故極力向政府及民間單位合作,推動石板屋群的重建修復計劃,並建立部落人文生態旅遊,朝向具有教育性、文化性之部落觀光發展。
2009年八八風災回舊部落的道路嚴重崩塌,使部落觀光推展因而中斷,至2014年透過交通部觀光局茂林國家公園風景區管理處合作推動舊筏部落石板屋群重建計劃,部落人文生態旅遊再度被建立。
舊筏灣因地處在高山,手機訊號全無,因此部落還有個有趣的名稱叫「老闆找不到」的地方,來到此地除了能認識排灣族文化、體驗DIY手作,享用風味餐外,更能享受與世隔絕、體驗被群山圍繞,沈浸在自然、原始的深山中,享受深度部落文化之旅。
思耐(Senai)石板屋的故事
思耐石板屋是一棟重建的石板屋,因屋主的母親精通古謠吟誦,故石板屋取名為Senai 為排灣語『歌謠』之意。翻成中文『思耐』主要感念當時已行動不便的父親將山林智慧『石板屋傳統工法』以口述方式傳承給弟弟,而對石板屋建造一竅不通的弟弟則做中學,憑著信心、耐力和毅力,親手完成了石板屋。再則是提醒我們勿忘在建造石板屋的過程 神豐盛的恩典及親友、部落族人曾給予我們的協助。
演出故事大綱:
第一段: vuvu Zepulj與小朋友對唱童謠
(vuvu Ljegean在旁編織)
第二段: vuvu Zepulj用吟唱的方式說故事給 小朋友聽。(Qaruwai吹口笛)
第三段:Qaruwai唱排灣情歌古調
人物介紹:
Zepulj與Ljegean兩姐妹
姐姐Zepulj精通部落古謠吟唱誦,為部落古謠文學的專家,亦精通經文吟頌,曾在部落大學、社區、教會進行族語教學及傳統歌謠的傳唱,是部落古謠詩頌的傳承者。妹妹Ljegean善於農務,回到她們生長的舊部落即舊筏灣是她們最快樂的事。
Zepulj的孫子(vuvu)與曾孫(aqidjung)們
右起Tauwan、Remereman、Ariv、Pasulan、Ljavuras,在家時喜歡跟vuvu Zepul學唱古謠。學校放假時會跟著vuvu回舊部落,小男生上山學習狩獵,小女生則學習做傳統美食、編織..等。
Qaruwai
Zepulj的大女兒,目前從事護理工作,近年努力向媽媽學習傳統古謠、祭文..等
照片















